第一章 基础知识

设备和线路的额定电压

设备额定电压:

如果线路的额定电压为 $U_\mathrm{N}$,则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也应该为 $U_\mathrm{N}$,线路首端的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应为 $1.05U_\mathrm{N}$。

变压器额定电压:

一次侧额定电压 二次侧额定电压
升压变压器 $1.05U_\mathrm{N}$ $1.1U_\mathrm{N}$
降压变压器 $U_\mathrm{N}$ $1.1U_\mathrm{N}$

变压器的二次侧相当于一台发电机,额定电压要比线路的额定电压略高,以抵抗线路的电压降。一般而言,变压器的二次侧额定电压为线路的1.1倍,小容量变压器可以是1.05倍。升压变压器一般会直连变压器,所以一次侧额定电压为1.05倍。

额定电压等级与平均额定电压等级

额定电压等级:3, 6, 10, 35, 110, 220, 330, 500.
平均额定电压等级:3.15, 6.3, 10.5, 37, 115, 230, 345, 525.

平均额定电压等级就是在额定电压等级的基础上乘了个1.05,然后取最相近的整数。

交流电的瞬时功率

交流传输

假如一段线路上没有有功损耗,那么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传递的功率。

交流电输送的条件:线路的始端与末端电压之间必须存在相位角。

标幺制

在电力系统分析中,基值一般选取容量和电压。

相参数 线参数
基准容量 $S_\mathrm{\varphi b}=U_\mathrm{\varphi b}I_\mathrm{\varphi b}$ $S_\mathrm{b}=\sqrt{3}U_\mathrm{b}I_\mathrm{b}$
基准电压 $U_\mathrm{\varphi b}=I_\mathrm{\varphi b}Z_\mathrm{\varphi b}$ $U_\mathrm{b}=\sqrt{3}I_\mathrm{b}Z_\mathrm{b}$

在设置好基值后,计算中就不需要加入任何系数了。

在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中,基准值不同,计算时需要统一归算到同一个基准值下。如果使用额定电压等级,归算方法为“标幺值->实际值->标幺值”;如果使用平均额定电压等级,则直接用容量归算,即 $x=x’\frac{S}{S’}$

年持续负荷曲线

可以用于计算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。

用于估算全网年用电量。

第二章 三相电路的参数计算

三相输电线路

电阻

如果温度不是 20℃,则需要进行温度修正。

其中,$\alpha$ 为电阻温度系数。

电抗

在计算电抗时,我们需要用到自几何均距

其中,$r$ 为导线的半径。

导线的几何均距

其中,$D_{12}$, $D_{23}$, $D_{13}$ 分别为三相导线等效中心之间的距离。

导线的等效半径

其中,$d$ 为分裂导线之间的距离,$n$ 为分裂导线分裂的根数。

导线单位长度电抗的计算公式

电纳

导线单位长度电纳的计算公式

其中,$D_\mathrm{eq}$ 与电抗计算中的值一致,而 $R_s=\sqrt[n]{r\cdot n\cdot d^{n-1}}$,不需要再使用自几何均距了。

$\Pi$ 模型

记单位长度阻抗 $z=r+\mathrm{j}x$,单位长度导纳 $y=g+\mathrm{j}b$,则有传输常数$ \gamma=\sqrt{zy}=\alpha+\mathrm{j}\beta $。其中,$\alpha$ 为衰减系数,$\beta$ 为相移系数。(这一部分了解即可)

记波阻抗 $Z_c=\sqrt{\frac{z}{y}}$,则有 $\Pi$ 形输电线路模型参数

三相变压器

变压器的铭牌会告诉我们额定容量 $S_\mathrm{N}$、额定电压 $U_\mathrm{N}$、额定电流 $I_\mathrm{N}$、额定频率 $f_\mathrm{N}$ 等参数,这些是已知的。

电阻

通过短路试验得到短路功率 $P_\mathrm{k}$,此时电流为额定电流,那么短路功率可以表示为

如果短路功率单位为 kW,额定容量单位为 MVA,额定电压单位为 kV,则有

用标幺值表示为

电抗

通过短路试验得到短路电压百分比 $U_\mathrm{k}\%$,短路电压百分比可以表示为

其中,能使用约等于的原因是变压器的电阻一般很小,电压降落基本都在电抗上。由此可以计算出电抗

用标幺值表示为

电导

通过空载试验得到空载功率 $P_\mathrm{0}$,此时电压为额定电压,那么空载功率可以表示为

如果空载功率单位为 kW,额定电压单位为 kV,则有

用标幺值表示为

电纳

通过空载试验得到空载电流百分比 $I_\mathrm{0}\%$,空载电流百分比可以表示为

其中,能使用约等于的原因是变压器的电导一般很小,电流基本流过电纳。由此可以计算出电纳

用标幺值表示为

现在我们就可以得到三相变压器模型了。

三相三绕组变压器模型

三绕组变压器可以连接三个电压等级的电网。三个绕组的容量不一定相等,中压和低压绕组有可能是高压容量的 50%,因此需要容量归算。同时,空载实验和短路实验在两个绕组间进行,另一个绕组开路,因此会算出三组数据。

电阻

首先,我们假设三个绕组的容量相等。

由于是三绕组,会有三个短路功率。

可以计算出每个绕组分别的短路功率,然后就可以使用双绕组变压器的计算方式计算电阻了。

如果三个绕组容量不相等,需要进行容量归算。我们以一个100/50/100类型变压器为例,其中压绕组容量只有 50%,则有

电抗

国标要求,铭牌上提供的短路电压百分数已经是归算后的数值,因此不必进行容量归算。

与短路功率类似,短路电压百分数也有三个

自耦变压器的参数计算与普通变压器没有什么不同。

变压器非标准变比的 $\Pi$ 模型

左右两个阻抗加起来为 $-K_*Z_\mathrm{T}$。

第三章 电力系统接线

在电力系统接线中,隔离开关(刀闸)和断路器是两个重要的设备。断路器可以在带有负载的情况下切断线路;而隔离开关只能在没有负载的情况下切断线路,因为其不具有灭弧能力,其作用是形成一个明显的隔离点。

电力系统的接线包含以下类型:

我们选取几个典型的接线方式图片。

单母线分段带旁路母线

实际上,现在带旁路母线的接线方式已经不多见了,但还是要了解一下。

双母线接线

3/2 接线

外桥接线

内桥接线

第四章 潮流计算

电压降落

一切的根本,就是以下两个公式

在潮流计算中,我们默认下标“1”的为送端(始端),下标“2”的为受端(末端)。

已知受端电压和功率

定义纵分量

横分量

纵分量为压降的实部,纵向定义为功率传输的方向;横分量为压降的虚部,横向定义为功率传输垂直的方向。

那么,在已知受端电压和功率的情况下,送端电压可以表示为

在 110 kV 及以下电压等级中,横分量可以直接省略。

已知送端电压和功率

定义纵分量

横分量

那么,在已知送端电压和功率的情况下,受端电压可以表示为

已知送端电压和受端功率

这时候需要使用迭代法计算,一般而言迭代一次足矣。迭代步骤如下:

  1. 假设各节点电压均为额定电压
  2. 从后往前计算功率分布
  3. 计算完功率流后,再从前往后计算电压降落

电压指标

功率损耗

功率损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

闭式电网与两端供电电网

方法:列KVL,计算电网功率分界点,然后分成两个开式电网进行迭代。

首先,假设全网的电压均为 $U_\mathrm{N}$,对环形网列KVL

两端取共轭,同时乘以 $U_\mathrm{N}$,有

得到

式子的第二项为循环功率,$\Delta\dot{U}=\dot{U}_1-\dot{U}_4$。

计算完成后,从无功分界点可以开环,再按照开式网迭代法进行计算。

导纳矩阵

使用计算机求解潮流分布时,通常会使用导纳矩阵来表示电网的拓扑结构。导纳矩阵的元素 $y_{ij}$ 表示节点 $i$ 和节点 $j$ 之间的导纳。如果 $i=j$,则 $y_{ii}$ 为节点 $i$ 的自导纳,是一个正值;如果 $i\neq j$,则 $y_{ij}$ 为节点 $i$ 和节点 $j$ 之间的互导纳,是一个负值。

导纳矩阵是一个对称矩阵。

导纳矩阵的修改,只需要关注串联一个变压器这个操作。这与变压器非标准变比一节的计算方法一致。计算的时候不要忘了阻抗的虚部要加 $\mathrm{j}$。

第五章 火电机组有功调整

知道几个概念和等耗量微增率原则即可。

耗量特性:“原料”投入 $F$ 与功率产出 $P$ 之间的关系。

比耗量:$\mu=\frac{F}{P}$,表示每单位功率的原料投入量。

机组效率:$\eta=\frac{P}{F}$,表示每单位原料投入的功率产出。

耗量微增率:$\lambda=\frac{\mathrm{d} F}{\mathrm{d} P}$

等耗量微增率原则

目标函数

使得

求解,得到

其中,$P_\mathrm{L}$ 为目标负载,$\Delta P_\mathrm{L}$ 为网络损耗。

第六章 无功补偿与调压

系统的电压与无功功率息息相关。前面我们也学习过,线路上的压降主要是传输无功功率导致的,因此我们希望线路上尽可能少的传输无功,而在用电侧就地补偿无功功率。

电压调节方式

在电网的中枢点,我们有以下三种调压方式:

  1. 逆调压

    高负荷时升高中枢点电压,大约比额定电压高 5%;低负荷时降低中枢点电压,一般为额定电压。记作 (5%, 0)。

  2. 顺调压

    高负荷时降低中枢点电压,大约比额定电压高 2.5%;低负荷时升高中枢点电压,大约比额定电压高 7.5%。记作 (2.5%, 7.5%)。

  3. 恒调压

    中枢点电压基本不变,大约比额定电压高 2%~5% 。

调节变压器分接头调压

修改变压器分接头实际上是在调整电网的无功分布,因此需要电网有充足的无功功率。否则盲目调高变比,会导致电网其他位置电压下降,造成严重事故。

降压变压器

如图,高压侧电压为 $U_\mathrm{H}$,大小由电网决定;低压侧希望电压为 $U_\mathrm{L}$。$U_\mathrm{tH}$ 和 $U_\mathrm{tL}$ 为变压器的分接头电压,变比为 $K=\displaystyle\frac{U_\mathrm{tH}}{U_\mathrm{tL}}$。一般而言,$U_\mathrm{tL}$ 只有一个档位可选,而 $U_\mathrm{tH}$ 有多个档位可选。

计算纵分量

横分量直接忽略,则对于变压器有

升压变压器

与降压变压器类似,先计算纵分量

横分量直接忽略,则对于变压器有

对于有载调压,我们需要在高负荷和低负荷时,分别算出二者对应的分接头;而无载调压则只需要算出一个分接头,即高负荷和低负荷时的平均接头。

调相机调压

如图,$U_\mathrm{s}$ 为高压侧电压;$U_\mathrm{r}$ 为低压侧电压,归算到高压侧时为 $U_\mathrm{r}’$ ;负荷侧用电需求为 $P+\mathrm{j}Q$。

补偿前:

补偿后:

其中,$U_\mathrm{rc}’$ 为低压侧希望电压。

联立方程,解得

一般我们会把调相机欠励容量设为过励容量的一半,即

联立有

由此确定 K 值,再计算 $Q_\mathrm{c}$。

投切电容器调压

原理图与调相机调压一样。

原则:最小负荷全切除,最大负荷定容量。

在最小负荷时,切除全部电容器,此时确定变压器变比以满足最小负荷时的调压需求;在最大负荷时,投入电容器,此时变压器变比不再改变,确定电容器容量。

最小负荷:

最大负荷:

第七章 不对称短路

不对称短路是指在三相电力系统中,发生了某一相或两相的短路。常见的不对称短路有单相接地短路、两相短路和两相接地短路。

对称分量法

对称分量法是分析不对称短路的一种方法。它将三相电流和电压分解为正序、负序和零序分量。

正序分量顺时针、逆序分量逆时针。

记 $\alpha=\mathrm{e}^{\mathrm{j}120^\circ}$,则有

矩阵 $\mathbf{T}$ 为对称分量变换矩阵,其逆矩阵为

序网的建立

这一部分以看书为主,需要会画序网图。

电动势和各序电压满足:

不对称故障

为了便于计算,我们需要寻找一个特殊相。如果是单相故障,则特殊相为故障相;如果是两相故障,则特殊相为非故障相。这里我们都以 A 相为特殊相。

单相接地短路

边界条件:

根据对称分量法,单相接地短路相当于三序网串联,序网图为

两相短路

边界条件:

根据对称分量法,两相短路相当于正序网与负序网串联,序网图为

两相接地短路

边界条件:

根据对称分量法,两相接地短路相当于三序网并联,序网图为

正序等效定则

以上三种故障的正序电流均可表示为 $\dot{I}_{a1}=\displaystyle\frac{\dot{E}_{1\Sigma}}{Z_{1\Sigma}+Z_\Delta}$,其中 $\dot{E}_{1\Sigma}$ 为正序电动势。

故障相电流的绝对值 $I_\mathrm{k}$ 可以表示为 $I_\mathrm{k}=mI_{a1}$ 。

故障类型 $Z_\Delta$ $m$
三相短路 0 1
单相接地短路 $Z_{2\Sigma}+Z_{0\Sigma}+3Z_\mathrm{k}$ 3
两相短路 $Z_{2\Sigma}+Z_\mathrm{k}$ $\sqrt{3}$
两相接地短路 $Z_\mathrm{k}+(Z_{2\Sigma}+Z_\mathrm{k})\parallel(Z_{0\Sigma}+Z_\mathrm{k}+3Z_\mathrm{g})$ $\sqrt{3}\sqrt{1-\displaystyle\frac{Z_{2\Sigma}Z_{0\Sigma}}{(Z_{2\Sigma}+Z_{0\Sigma})^2}}$

电压流过变压器后的相位变化

铭记忘记相位扣了20分的教训!

  1. Y/Y-12

    正负零序电压相位均不变。

  2. Y/$\Delta$-11:

    从 Y 侧到 $\Delta$ 侧,正序电压逆时针转 30°,负序电压顺时针转 30°,零序电压不变。